長者健康︱長者跌倒可大可小 找出成因對症下藥 避免損害活動能力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4/07/31 08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8/01 10:34

分享:

分享:

跌倒是長者受傷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本港,每年每5名65歲或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便有1人跌倒。百分之七十五跌倒的長者曾出現不同程度的傷患,輕則皮膚或肌肉受傷,重則骨折、脫臼或頭顱內出血,有部份更可能永久傷殘。不少人存有謬誤,以為跌倒是正常老邁過程而難以避免的一部份,很多時都諱疾忌醫。其實,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可以大大減少長者跌倒的風險,從而維持他們的生活質素。

經常跌到的成因

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老人科顧問醫生馬漢明醫生表示,有些長者經常跌倒,往往是由於自身和環境的多項因素相互影響而引起,常見的成因如下:感知(視覺、聽覺和觸覺)和平衡能力下降;慢性疾病,例如骨質疏鬆、肌少症、認知障礙症、柏金遜症、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脊柱退化和維生素B12缺乏;部份藥物如降血壓藥、降血糖藥、抗敏感藥和精神科藥物;家居陷阱,包括燈光昏暗、廚房或廁所地板濕滑、雜物堆積和電線散落;或衣履不適,例如衫褲過寬或長和鞋子底部平滑。

如發現長者跌倒前後神志不清、跌倒後受傷或經常跌倒,便應立即求診,及早找出原因和接受治療。

掌握防跌小貼士

 其實預防跌倒並不困難。定期覆診和身體檢查不但能夠及早處理慢性疾病,醫生亦可在診症期間為長者作身體評估,檢示藥物和盡量減少多重用藥。如有需要,佩戴適合的眼鏡和助聽器亦是十分重要。另外,適量的運動有助改善肌肉耐力、肢體柔軟度和平衡力,長者可以考慮每星期累積做150分鐘的帶氧運動和每星期做三次太極或瑜珈運動。專職醫療(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)人員亦可給予長者意見,選擇合適的步行輔助工具,或建議家居改裝工程。

除了及早求醫,防範於未然之外,長者和家人亦可在日常生活中參考下列的防跌建議:一、家居方面,可裝置足夠的燈光、保持廚房和廁所地板乾爽、減少雜物存放和盡量把電線沿着牆壁整理;二、外出時,步行或轉移時動作應減慢,切勿穿著拖鞋上街,並避免走過高低不平的路面和不要在單車徑上走路;三、穿著尺碼合適的衣服和防滑的鞋子。

一旦發現長者不慎跌倒,家人或照顧者應保持冷靜,切勿胡亂移動長者身體,更不應立即把他/她拉起。如果傷口出現紅腫或異常劇痛,可能已經發生骨折,應盡快致電999求救。如果長者出現神志不清、大量出血或頭部受創,應立刻送院治理。

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 老人科顧問醫生 馬漢明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 老人科顧問醫生 馬漢明醫生

撰文 : 馬漢明 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 老人科顧問醫生
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

分享: